国名:白俄罗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elarus),简称白俄罗斯。
独立日:8月25日(1991年)
联合日:4月2日(1996年)
白俄罗斯祖国保卫和武装力量日:2月23日(1994年,原苏联建军节)。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上半部为红色宽面,下半部为绿色窄条,靠近旗杆处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红白花纹竖条。白俄罗斯曾于1922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1年起采用的国旗图案为:左侧为红白色花纹竖条;右侧上半部为上有黄色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的红色宽面,下半部是绿色窄条。1991年宣布独立,先采用自上而下由白、红、白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的三色国旗,后改用上述现国旗。
国徽:呈圆形。两束由国旗颜色的彩带环绕的麦穗等围成圆形,中间自下而上依次为地球、光芒四射的旭日和白俄罗斯的国土轮廓。圆形顶部是一颗红色五角星,底部的饰带上写着“白俄罗斯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 (Alexander Lukashenko) ,1994年当选白俄罗斯首任总统,2001年9月连任,2006年3月再次当选。总理西多尔斯基 ,2006年4月出任。 
自然地理:白俄罗斯共和国位于东欧平原西部,东邻俄罗斯,北、西北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交界,西邻波兰,南接乌克兰。全国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划分为6个州和具有独立行政区地位的首都明斯克市。白俄罗斯是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是欧亚两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路。欧亚大陆桥及与其平行的莫斯科-华沙国际公路横穿境内。因此有“交通枢纽国”的美称。境内西北部多丘陵,东南部较平坦。白俄罗斯有“万湖之国”的美称,有湖泊1.1万个,大湖有4000个左右,最大的纳拉奇湖面积为79.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第聂伯河、普里皮亚特河、西德维纳河、涅曼河和索日河,此外还有2万余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以距波罗的海的远近不同而分属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两种气候。
人口:约为981万。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81.2%为白俄罗斯族,俄罗斯族占11.4%。官方语言为白俄罗斯语和俄语。居民多信仰东正教,西北部一些地区信奉天主教及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合并教派。
首都:明斯克 (Minsk)
货币: 白俄罗斯卢布

|
明斯克上空的彩虹
|

|
白俄罗斯士兵帮助居民收获白菜
|
简史:白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族的一支。公元18世纪起,白并入俄罗斯帝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白于1919年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加入苏联。1990年7月27日,白最高苏维埃通过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8月25日,白宣布独立,同年9月19日,改名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简称白俄罗斯。12月8日,白作为创始国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政治:1994年3月15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新宪法,规定白俄罗斯由议会制国家转变为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和执法机关的首脑,每5年由全民选举一次,任期不能超过两届。最高苏维埃是国家立法机构。1996年11月24日,白俄罗斯全民公决批准了卢卡申科总统提出的新宪法,11月27日,新宪法正式生效,它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并规定白俄罗斯议会由一院制改为两院制,白俄罗斯议会称国民会议,由共和国院(上院)64名议员和代表院(下院)110名代表组成,每四年选举一次。代表院由全国110个选区各自直接选举的一名代表组成。部长会议是白俄罗斯执行权力机构。

|
一名白俄罗斯士兵冒着严寒在训练
|
经济:白俄罗斯工业基础较好。机械制造业、冶金加工业、机床、电子及激光技术比较发达;农业和畜牧业较发达,马铃薯、甜菜和亚麻产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前列。
白俄罗斯独立以来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1996年以来,经济增长连续10年稳居独联体国家前列。2005年,白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296.18亿美元,同比增长9.2%。
白俄罗斯拥有比较发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是欧洲交通走廊的组成部分。长途运输以铁路为主,铁路总长5600公里,其中894公里为电气化铁路。公路总长6.6万公里。白俄罗斯还是俄罗斯通过管道向其他欧洲国家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途经地。
外交:坚持奉行全方位、有重点、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务实外交政策,反对北约东扩。
与中国关系: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关系一直友好。在白俄罗斯宣布独立后不久,中国便予以承认。1992年1月20日,白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克比奇访华期间,两国正式签署了建交协议。克比奇是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访华的政府首脑。此后,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双边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经四次访问中国。2005年12月,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2007年11月,温家宝总理对白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
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白关系 旨在增进中白友谊的民间交流机构在北京成立